九十七年度國科會工程處
前瞻優質生活環境科技跨領域研究專案計畫
壹、前言:
以人為本、願景導向的科技發展為先進國家產業發展之基本信條,也為我國下一波科技產業發展所遵循的圭臬。行政院於2005年產業策略規劃會議結論中已明白指出,在二十一世紀新一波之產業競爭中,我國應善用累積之資電製造優勢、民生基礎產業發展技術,以開放式創新之策略,積極結合人文創意、跨領域資源與人才,增強與充實各項研發成果,以開創我國新世紀之產業內涵。此外,有鑑於未來產業結構變化急速加劇,該會議結論明示我國應積極提出「以人為本」之中心概念來貫穿健康/舒適/安全等議題,嘗試以工程科技的力量提供由人身至大環境之全程照護,永續提昇人類生活品質及工作效能。
著眼於台灣成熟、多樣化消費市場,以應用消費為導向之產業架構已逐漸在台灣熱絡展開,以知識密集事業為軸心之相關高科技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為主的新投資型態正方興未艾。本計畫之推動,由「以人為本」之關鍵需求出發,藉由前瞻生活環境之科技發展創新之元件、模組與整合平台研究,加速土木、建築、機械、電機、電子、資訊、材料、化工、醫工、醫學、設計、能源、環境及人文等領域互相合作,以激發前瞻優質生活之創新應用技術與模式之研發,帶動與發展創新之前瞻優質生活環境科技發展。
「前瞻優質生活環境」是以環境永續發展為前提的優質生活營造,關係著環境品質改善、二氧化碳減量、產業發展/升級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在高度都市化的人文與自然環境中,我國面對晚婚、少子與高齡化的社會演變,環境汙染、人際疏離、忙碌高壓、多元生活樣貌…,在在挑戰著優質生活目標的達成。本年度計畫期由台灣現況出發,按特定族群、所在空間、優質生活願景描繪,探討增進生活品質之基礎、創新與前瞻技術應用,並建構產業接軌模式。藉由本計畫的執行,期能培育跨領域科技人才,發展優質生活環境相關技術,為我國願景導向生活產業科技之推動奠基。
貳、計畫目標
本研究規劃將透過計畫之執行以達成下列二項目標:
一、科技與人文之結合
經由聚焦特定族群、所在空間、優質生活願景描繪,提供人文與科技專業對話場域;經由探討增進生活品質之技術應用,促進科技與人文專業彼此交流與融合研發有助產業技術發展、應用或加值之前瞻應用平台、系統或模組,並藉由導入、整合或應用科技或創新內容,以發展創新營運模式情境,再由創造具體知識資本展示創新產業價值或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之研究發展活動,引導建立嶄新的產業應用價值鏈。
二、願景導向之研究
由台灣的現況出發,描繪平衡生態、社會以及經濟發展的未來優質生活內涵,讓科技應用與研發能跳脫既有框架,尤其在高值化之產業中對人因需求的探討與透過包括商業、科學、產業洞察力與工程技術等能力的整合,才能培養具完備之人才與開發創新前瞻的研究與應用能量,方能發展出具全球獨特性與競爭力的創新產品、系統與服務。
參、規劃研究項目
本專案規劃之研究內容包含如下之智慧系統或模組:
一、 智慧型健康照護系統
本主題著重國民身心機能之提升,以健康、安全、增能、便利、舒適五大目標為考量,發展健康管理、醫療照護系統或模組。本主題之研究重點如下:
◎人性健康管理系統,包含人性化人機互動機制及身、心健康回饋系統:
如全天候情緒壓力偵測系統、抒壓回饋系統、微型生理監測回饋系統、遍佈式環境參數監測回饋系統(聲波、電磁波、溫度)等,可針對感應給與相對之制動回饋、透過虛擬實境技術、感測元件及致動器建立適性運動系統等模組或系統、利用語音與視訊等多媒體互動技術,提供醫療資訊提醒、自動服藥提醒、飲食及社交活動管理等服務。
◎身心醫療照護系統,提供最及時之醫療通報及服務,並開發可提升行為能力之輔助/訓練/復健機制:
如遠距照護、安全通報、睡眠監測、慢性病監測、行為/活動力監測、智慧型服務機器人、增進記憶力、運動協調能力、空間方向感之相關互動式軟硬體服務,如認知遊戲、運動紀錄感測器、可攜式復健輔具、智慧手杖、平衡鞋以及使用者行為能力評估服務。
二、 智慧型生活服務系統
科技之發展應以提升人類生活素質與邁向永續發展為依歸,本主題著重於因應環境變遷與人民需求,將前瞻資通科技融入人民生活,以提供多安全、便利、舒適及多元化之優質生活服務。本主題之研究重點如下:
◎人身、環境或資訊安全系統
如防止入侵系統、門禁系統、結構安全監測等系統或模組。
◎提升生活便利舒適性之技術與服務,包含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如環境調變系統、情境反饋等系統、智慧型服務機器人、無所不在之互動式學習系統、互動性之藝術創作系統、創新電子商務、智慧家電、家庭娛樂等。
◎永續能源、資源、環保系統或模組
如能源管理系統、資源回收系統等環保節能設施。
三、 智慧型行動科技系統
本主題考量智慧型都會運輸(Urban Mobility)需求,以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中對於都會與鄉村運輸載具之順暢化與智慧化要求,以及以知識改變都會移動文化的要求為願景,利用行動與生活科技整合的應用情境,藉由先進之電腦、資訊、電子、通訊、感測與致動等科技的應用,建構行動科技之智慧型移動平台,透過所提供即時資訊的溝通與連結,提升人們移動的便捷性。本主題之研究重點如下:
◎智慧型移動平台之資訊提供系統:
如結合GPS與手機之應用,提供大眾運輸工具的即時位置資訊,讓人們得以更有效地進行行程安排,或再結合監視系統,提供路況資訊。
◎智慧型移動平台之資訊整合系統:
如根據人們的移動需求,整合有關之大眾運輸工具之班次資訊,給予最佳之搭乘安排,讓人們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前往目的地。
◎智慧型移動平台之都會運輸服務系統
如配合大眾運輸系統,設計智慧控制、創新收費機具與系統(equipment & operating model),尋求平衡流量、節能、弱勢族群服務等目標。
肆、查核方式
本專案計畫申請書之研究內容應有短、中、長期的規劃,即需有長期的研發遠景與中短期技術路程圖(Technology roadmap),且須於第三年計畫結束時有實體的成果或產品可供展示,以說明其創新突破重點、運作特色與長期規劃方向的關係。此外,為進一步整合相關計畫所開發之研究能量,國科會已分別於台灣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成立「智慧生活科技區域整合中心」,建議各計畫視其研究內容選擇合適之中心進行連結,並於計畫書中詳列整合所需之介面研發費用。
據此,計畫主持人需自訂里程碑、查核點、評量指標、以及與「智慧生活科技區域整合中心」之連結方式,以為評審委員查核之依據。查核方式如下:
1.每年度計畫執行期末必須繳交進度報告,由複審委員視需要決定是否進行現場訪視;研究進度及成果的審查結果將成為調整下一年度補助經費的參考依據。
2.計畫全程(三年)結束終了除應繳交結案報告外,並須展示技術、元件、模組、系統、與其他實體產品或關鍵性創新理論,由複審委員進行現場訪視。
3.計畫進行期間將配合國科會或「智慧生活科技區域整合中心」措施,共同舉辦成果發表研討會。